學術刊物

學校教育改革系列

No. 21

本文嘗試介紹甚麼是學校自我評估,並探討學校自我評估與組織變革的關係。作者亦就一項學校自我評估效能的質性研究,分析學校實踐自我評估時的阻力,以及成功落實自我評估的要素。文章指出,有效的領導者是懂得靈活採用自我評估步驟、變革策略和管理方法的行政人員,他們會帶領學校組織從不斷變化的外在環境中向卓越的領域邁進。

ISBN 962–8077–86–4
32頁,平裝,HK$20

No. 22

本文首先指出學校發展的要素包括:教育領導者的願景和觀念、學校的組織文化、學校的組織結構、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學校個體的專業發展和組織的專業發展等。其次,本文在學校發展變革的理論指導下,對學校發展變革提出了七項策略性的措施。文章主要關注學校改進的探討,即如何在本國的政治經濟文化背景下,根據本土的學校發展經驗,進行不同的學校發展計劃,從而不斷改進學校的教育質素。

ISBN 962–8077–87–2
36頁,平裝,HK$20

No. 23

自2000年教育改革文件推出以來,學校已不斷進行大量「適應」教改要求的工作;尤其在課程改革文件的推動下,學校都忙於推行各個關鍵項目及各類教學活動,一時間大部分學校都到處觀摩,互相學習。很多教學活動在某類學校、對某些學生雖然恰當和有效,但在別校進行時卻往往由於學生的程度和社經背景不同,以及教師的能量、學校的文化、團隊的協作關係有異等,而失去效果。經過百花齊放卻亂象紛陳的情境,現在已是適當時機去檢視、沉澱和提煉具效果的教學活動,而不再是左抄右擇、以量取勝的時候了。本文主要探索影響有效學習的關鍵因素,並說明整全與系統化效能分析的重要。

ISBN 962–8077–88–0
28頁,平裝,HK$20

No. 24

本研究是「新修訂中學中國語文課程實施情況評估研究」的其中一部分,主要透過12所學校的資料,探討在首兩年實施新修訂中學中國語文課程期間,課程領導在科組所扮演的角色、領導風格、所遇困難和解決方法,以及影響他們專業成長的因素。研究發現,課程領導的角色和風格對校內課程的發展和推廣起關鍵作用,而成功改變科組教與學的領導都扮演一些共通的角色,且具有一些共通的領導風格。在實施困難方面,領導面對的最大困難是要改變組員對變革的態度,其次是工作量大、時間不足;少數協調員由於缺乏權位,難以推動組員。研究也發現,一些較積極參與校外計劃的課程領導在實施過程中有較大的專業成長。基於研究結果,作者分別在學校層面、制度層面和未來的研究方向上作出建議。

(本研究屬香港教育統籌局委託大專院校進行的獨立評鑑研究,期望蒐集資料以了解學校實施新修訂課程的情況,作為衡量發展策略的根據,務求更有效地支援學校妥善推行改革,最終使學生得益。)

ISBN-13: 978–962–8077–91–5; ISBN-10: 962–8077–91–0
60頁,平裝

No. 25

本研究是「新修訂中學中國語文課程實施情況評估研究」的其中一部分,主要透過57所學校的問卷調查、12所學校的質化跟進探究和2所學校的個案研究資料,探討在首兩年實施新修訂中學中國語文課程期間,教師工作文化的轉變、文化轉變與科組教學改進的關係、溝通機制的引入狀況,以及促使教師工作文化轉變的原因。研究發現,施行新課程後,教師工作文化起了明顯的變化,教師之間比以往多了溝通和交流,但只局限於有參與施教新課程的教師。超過八成學校因應實施新課程而引入共同備課或╱和同儕觀課的交流機制。促使教師工作文化的轉變,是由於三個因素的互相配合,包括課程變革所帶來的契機、引入交流機制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以及課程領導在其中所起的促進作用。基於研究結果,作者分別在學校層面、制度層面和未來的研究方向上作出建議。

(本研究屬香港教育統籌局委託大專院校進行的獨立評鑑研究,期望蒐集資料以了解學校實施新修訂課程的情況,作為衡量發展策略的根據,務求更有效地支援學校妥善推行改革,最終使學生得益。)

ISBN-13: 978–962–8077–92–2; ISBN-10: 962–8077–92–9
64頁,平裝

No. 26

現行新修訂中學中國語文課程自2002年9月從中一級起正式推行,期間教師對新課程的關注程度直接影響新課程推行的成效。本研究因此向247位中學中文科教師進行了一項有關教師對課程關注階段的問卷調查,以了解教師在施行新課程當中的資料需求、協作及回顧等情況。研究的結果將有助我們理解教師目前對新課程的需求,從而作出具針對性的支援。此外,現行新課程在定稿之前,當時教育署並曾為新課程的種種構思進行了一項名為「中學中國語文『試行課程 ── 共同發展學習材料』」的計劃。計劃自1999–2000學年開始,至2001–2002學年而止。期間參與這項計劃的教師要較其他學校教師更早接觸新課程的原則、材料和教學模式。因此本研究的另一目的,是希望了解「試行計劃」對曾參與的教師和不曾參與的教師在關注階段方面的影響。這相信對日後推行新課程的工作具有參考意義。

(本研究屬香港教育統籌局委託大專院校進行的獨立評鑑研究,期望蒐集資料以了解學校實施新修訂課程的情況,作為衡量發展策略的根據,務求更有效地支援學校妥善推行改革,最終使學生得益。)

ISBN-13: 978–962–8077–93–9; ISBN-10: 962–8077–93–7
32頁,平裝

No. 27

本研究是「新修訂中學中國語文課程實施情況評估研究」的其中一部分,主要透過57所學校的問卷調查和12所學校的質化跟進探究資料,探討在首兩年實施新修訂中學中國語文課程期間,學校所選用的學習材料、選用學習材料的決策過程、對學習材料的調適,以及規劃和發展課程的模式。研究發現,超過九成學校在正式實施新課程時是採用教科書的。然而,超過九成學校對教科書有一定調適,並沒有完全依照教科書施教。研究亦發現,無論是選取學習材料,還是進行學習材料的調適,大多數學校都是由教師共同參與的。大部分學校進行有關課程決策時,是經過教師之間認真的思考和討論,其過程可以說是理性而具備專業判斷的。基於這些研究結果,作者分別在制度層面、學校層面和未來的研究方向上作出建議。

(本研究屬香港教育統籌局委託大專院校進行的獨立評鑑研究,期望蒐集資料以了解學校實施新修訂課程的情況,作為衡量發展策略的根據,務求更有效地支援學校妥善推行改革,最終使學生得益。)

ISBN-13: 978–962–8077–94–6; ISBN-10: 962–8077–94–5
60頁,平裝

No. 28

一所接收第三組別學生,而且面臨縮班危機的中學,在新任校長領導和老師要求變革的情況下,希望從中一級起著手變革,改變學生和家長對學校的觀感和態度。學校邀得香港中文大學「優質學校行動」計劃協助,由學校發展主任培訓中一班主任並協助老師策劃「中一導入活動」和「班級經營策略」。經過接近一年細緻、綿密和艱辛的經營後,老師感到學生及其家長有下列的轉變:(1)學生對自己班和學校有強烈歸屬感;(2)學生與老師關係良好,願意接受老師規勸和教導;(3)學生對自己有較高要求(如求學態度、責任感等);及(4)學生家長與學校有較良好的溝通和關係,並對學校有正面評價。另一方面,老師亦感到:(1)同事間(特別是中一班主任)有種為共同目標一起奮鬥的精神和士氣;(2)同事間有強烈的同儕感和互相支援感;及(3)老師處理學生問題的能力和自我效能感有所提高。本文詳細報告上述轉變的過程,探討促成這些轉變的關鍵因素和條件,並討論上述經驗對香港教育改革和學校改進的意義和啟示。

ISBN-13: 978–962–8077–96–0; ISBN-10: 962–8077–96–1
56頁,平裝,HK$20

No. 29

The purpose of this qualitative case study was to understand and explain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perceptions and preferences of leadership roles in terms of school revitalization. The research focus was to examine how teacher leaders secure and sustain their school improvement efforts by negotiating the contradictions and tensions within a complex system of interacting cultures. Data was collected from a focus group of teacher leaders in a secondary school. This study illuminated four issues about teacher leadership and school revitalization. First, teacher leadership is a blend of personality and chemistry arising from teachers' responses to developments not only within, but also outside the educational context. Whether teacher leadership contributes to secondary school revitalization in Hong Kong depends on a reciprocal process that builds capacities at the personal, interpersonal, and organizational levels. Second, teacher leadership contributes to secondary school revitalization when both teacher leaders and their principal engage themselves together through parallel leadership for improved student learning. Third, both school reculturing and school restructuring are prerequisites of school revitalization. Last, the culture in which teachers find themselves has a strong impact on the extent of leadership exercised by them.

ISBN-13: 978–962–8077–97–7; ISBN-10: 962–8077–97–X
44 pages, paperback, HK$20

No. 30

2002年9月,香港正式實施新修訂中學中國語文課程。新課程在設計理念、學習材料的選取上均與舊課程有很大分別,在教學的原則等重大問題上亦注入了不少新的理念,因此對教師專業能力的要求亦相應有所提高。作為一位中文科主任,如何在校內指導、推行課程改革,提升教師所擁有的知識和技能,甚至改變教師對課程與教學的態度,對學校的課程發展和新課程的真正落實起著關鍵的作用。本文透過分析本港一所中學裏中文科組的一些重要現象,探討推行新課程過程中,教師專業知識與協作兩方面的情況,以及科主任提升教師專業知識和促進協作的具體工作。

ISBN-13: 978–962–8077–98–4; ISBN-10: 962–8077–98–8
36頁,平裝,HK$20

No. 31

若要在多變的外在環境中生存,香港的學校無可避免要蛻變成學習型組織。承蒙優質教育基金的資助,「建構學校為學習型組織」發展及研究計劃得以在2004至2006年順利展開。該計劃旨在讓參與計劃的校長及教師認識和掌握組織學習中的五項修煉,促使他們把學校建構為學習型組織。若學校成為學習型組織,校長和教師在管理或教學的思想範式上更易於作出改變,勇於面對教育改革的挑戰,能更有效帶領學校發展和應變,並為學生提供優質教育。該項計劃有10所小學和10所中學參與。本文報告一項有關參與學校的組織學習能力的研究成果。

ISBN-13: 978–962–8908–00–4; ISBN-10: 962–8908–00–6
36頁,平裝,HK$20

No. 32

隨著宏觀層面教育改革及課程改革的深化,課堂學與教效能的提升逐漸成為普世關注的焦點;歸根究底,改革成功與否,最終須視乎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否為學生帶來改革所期望的果效。為配合「優化教學協作計劃」的推行,本文作者檢視有關學與教效能的研究文獻,嘗試從中找出最為關鍵的元素,供教師在提升學與教質素時參考。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個「投入-過程-產出」的架構,其中包涵五對核心元素 ── 優質規劃及優良氛圍、教學多元化及多變化、學習高動機及高投入、經歷深探究及深意義、產出強效能及強習得。教師同時亦可以在「問-想-做-評」行動研究周期中,參照各項核心元素所附隨的細目參考指引,不斷優化課堂學與教的質素。

ISBN-13: 978–962–8908–04–2; ISBN-10: 962–8908–04–9
64頁,平裝,HK$20

No. 33

世紀之交,世界各地均進行數學課程改革,其中如何兼顧基本功及高層次思維能力成為了突出的問題。從「數學化」的角度,數學教學不只要在兩者之間找出平衡點,而且要搭建由基本功通往高層次思維能力之路。本文參考了教育心理學的相關理論、中國內地的實踐經驗和數學及數學學習的本質,提出螺旋變式教學課程的設計原理,希望提供一道數學課程改革的可能出路。

ISBN-13: 978–962–8908–05–9; ISBN-10: 962–8908–05–7
60頁,平裝,HK$20

No. 34

香港高級補充程度會考通識教育科於1992年推行至今已超過十年,而開設通識教育科的理念是希望學生透過本科達致擴闊視野、提升學習技能的目標。然而,修讀通識教育科的學生人數仍只佔整體預科考生的少數,情況一直未變。去年,教育統籌局(2005)發表《高中及高等教育新學制 ── 投資香港未來的行動方案》,決定於2009年推行高中新學制改革,把通識教育科訂為全港八萬多高中考生必修必考的科目,全港中學即將迎接通識教育科所帶來的各項挑戰。本文透過整理推行高級補充程度通識教育科課程的發展脈絡,結合培訓通識教育科教師時的得著,評析未來高中新學制下通識教育科在課程、教學及評估這三方面的發展,並建議推行新高中通識教育科的關鍵因素。

ISBN-13: 978–962–8908–09–7; ISBN-10: 962–8908–09–X
24頁,平裝,HK$20

No. 35

「專題研習」、「從閱讀中學習」及「通識教育」均是香港中、小學教育在不同時段開展的課程改革重點。全港學校為回應這三項課程改革,均以不同程度推行上述項目,以期達致學生「主動學習」、「學會學習」的課程改革目標。本文總結一所中學自2000年開始推動專題研習至今六年的經驗,描繪學校在大學與學校改進計劃的支援下發展各項課程改革的歷程。該校從校本的實踐經驗當中反思及計劃下一階段專題研習的開展,得出結合「專題研習」、「從閱讀中學習」及「通識教育」的理念,並以議題研習為本的方式進行「閱讀學習」,又從是次經驗中帶出對未來通識教育科的教學啟示。

ISBN-13: 978–962–8908–10–3; ISBN-10: 962–8908–10–3
32頁,平裝,HK$20

 

No. 36

課程發展議會於2000年推動專題研習作為課程改革四個關鍵項目之一後,中、小學都以不同模式推行專題研習,一時間百花齊放,各師各法,對推行專題研習的理念及目標皆不清晰,甚至導致勞而無功的狀況。本文建基於大學與中、小學的夥伴協作,總結出到學校作專業支援的經驗,記錄香港專題研習的發展歷程,並從目標、策略、評核等各方面深度探索及反思。

ISBN-13: 978–962–8908–11–0; ISBN-10: 962–8908–11–1
44頁,平裝,HK$20

No. 37

本文透過兩個研究的資料,其中包括57所學校的問卷調查和12所學校的質化跟進探究資料,從參與原因、所遇困難及得著三方面,探討學校在正式實施「新修訂中學中國語文課程」前試行新課程的經驗。研究發現,超過六成學校曾試行新課程。學校試行新課程的共同原因是希望早點面對和適應變革。不論試行的模式,只要課程領導人或╱和教師認同試行的需要和目的,並積極投入參與,對日後的課程實施都起了良好的作用;相反,由上而下地引入計劃而又忽略教師的參與,可以令課程實施障礙重重。研究亦發現,在試行新課程期間,教師遇到的困難包括教學資源不足、缺乏知識和技能設計校本教材、要承受未知前路的心理壓力,以及部分同事採反對或不合作的態度。這些困難在課程正式實施後大部分已被克服。至於學校試行新課程的最大得益,是加強了科組改進教與學的能量。基於研究結果,作者分別在學校層面、制度層面和未來的研究方向上作出建議。

(本研究屬香港教育統籌局委託大專院校進行的獨立評鑑研究,期望蒐集資料以了解學校實施新修訂課程的情況,作為衡量發展策略的根據,務求更有效地支援學校妥善推行改革,最終使學生得益。)

ISBN-13: 978–962–8908–02–8; ISBN-10: 962–8908–02–2
44頁,平裝

No. 38

本研究是「新修訂中學中國語文課程實施情況評估研究」的其中一部分,主要透過58所學校的問卷調查和12所學校的質化跟進探究資料,從學生的角度,探討在首兩年實施「新修訂中學中國語文課程」下學生的學習經驗。研究發現,大部分學生覺得中學中文課比較從前的小學中文課更有利他們學習中文。有利學生投入學習的教學過程包括:多元化的活動學習,師生關係融洽,教師對學習有很多鼓勵和支持,課業具有內在趣味、與生活密切連繫、有調適的空間,以及要求思考,再加上進展性的學習評估,構成了促進學習的課堂環境。相反,教師只作單向講授,批評多於讚賞,缺乏彈性或重複乏味的課業,令學生提不起勁學習。這些發現,與試行計劃研究的結果一致。基於研究結果,作者分別在學校層面、制度層面和未來的研究方向上作出建議。

(本研究屬香港教育統籌局委託大專院校進行的獨立評鑑研究,期望蒐集資料以了解學校實施新修訂課程的情況,作為衡量發展策略的根據,務求更有效地支援學校妥善推行改革,最終使學生得益。)

ISBN-13: 978–962–8908–08–0; ISBN-10: 962–8908–08–1
64頁,平裝

No. 39

本文由課程設計角度出發,結合早前進行的兩個研究搜集所得中學中國語文科教師對2002年實施的新修訂中學中國語文課程的意見,指出教師對新修訂課程的目標、學習經驗的組織都有相當認知,至於學習經驗的安排(尤其在自選教材),以及對評估(尤其在評估方式)方面,則仍希望有進一步的理解。

(本研究屬香港教育統籌局委託大專院校進行的獨立評鑑研究,期望蒐集資料以了解學校實施新修訂課程的情況,作為衡量發展策略的根據,務求更有效地支援學校妥善推行改革,最終使學生得益。)

ISBN-13: 978–962–8908–01–1; ISBN-10: 962–8908–01–4
68頁,平裝

No. 40

本文通過個案研究,描述一所中學中文科組在新修訂中學中國語文課程下四年的改進歷程,探討科組得以扭轉工作文化和改進教學的原因。研究發現,科組得以啟動改革,是縮班殺校的危機和教育當局所提供的資源和支援,促成了改革的逼切需要和誘因;而兩位科主任在推動科組實施新課程所擔當的領導角色、他們的領導作風和推動策略,都是科組能改進工作文化和教學的關鍵。研究又發現,教育政策在科組改進的過程中既是助力亦是阻力。這個案的改進經驗很值得關心教學改進的教育工作者參考。

(本研究屬香港教育統籌局委託大專院校進行的獨立評鑑研究,期望蒐集資料以了解學校實施新修訂課程的情況,作為衡量發展策略的根據,務求更有效地支援學校妥善推行改革,最終使學生得益。)

ISBN-13: 978–962–8908–06–6; ISBN-10: 962–8908–06–5
60頁,平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