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

家家康情同心樂計劃

香港教育研究所在田家炳教育基金的支持下,於2021年8月至2022年7月(後延續至11月)期間開展「家家康情童心樂計劃」,透過以家庭為基礎的體驗式家長教育,藉由各項線上及實體的活動與家庭互助小組,促進兒童的心理健康來提升家庭的抗逆能力。計劃同時亦通過為教師及家長提供教育培訓,以協助參與學校培養兒童品格及心理正向積極發展。

該計劃於2021年8月至2022年6月期間舉辦了共8場講座和研討會,邀請來自醫護、教育及社會工作領域的專家主講,幫助家長更了解孩子的思考邏輯,及如何培養孩子積極正面的態度和利他的行為來解決人際衝突,議題涵蓋「家長情緒管理與兒童精神健康的關係」、「兒童及家庭在逆境中的精神健康」、「如何培養孩子正向情緒」、「建立更強家庭抗逆力」等課題。每次講座或研討會均反應熱烈,其中2021年10月30日的活動出席人數更超過200人。

在2021年11至12月、2022年8至9月期間,該計劃亦為四所參與小學的100個家庭舉辦多次互動日營。每次的日營活動分為上、下午部分,上午邀請專家為家長提供人本主義教養技巧、情緒管理及家庭抗逆力等培訓,講座後亦設分享環節,供家長們交流教養子女的心得和困難。家長接受培訓的同時,子女則會在訓練員指導下,在活動中學習團隊建立(Team Building);下午則是各項親子活動,例如攀石、和諧粉彩、靜觀親子工作坊等活動,旨在促進親子溝通及提升家庭和諧。

教師和看護者都被邀請就 PCPP 內容在他們對這些目標兒童的工作中的幫助和有效性提供數據回饋。四所參與學校的教師和學校社工表示,PCPP 的內容對促進小學生的心理社會和道德發展(樂觀、能力和歸屬感)有幫助或非常有幫助(97.03%;N=101)。從家長/照顧者那裡收集到的一些定性反饋表明,他們對 PCPP 關於心理社會和道德發展的內容印象深刻,特別是該內容是在 COVID-19 大流行期間提供的。 家長們渴望與自己的孩子一起度過閒暇時光,並通過多家庭日間營培訓與同一學校的其他家長建立聯繫。 此外,PCPP項目豐富了他們的家庭關係和凝聚力。根據調查問卷的結果,家長和照顧者對 PCPP 對孩子心理社會和道德發展的幫助的反饋也是積極的。 絕大多數家長和照顧者表示,PCPP 計劃對促進兒童心理社會和道德發展有幫助或非常有幫助(92.59%;N=28)。

計畫結束後,計劃人員進行了焦點小組訪談,以收集定性反饋,以便未來評估和微調該計畫。根據收集到的反饋,該計劃被認為有效地促進了參與兒童及其家庭成員的心理社會和道德發展。

計劃團隊

合首席研究員

蕭鳳英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心理學系副教授

王香生教授

香港教育研究所所長
香港中文大學體育運動科學系教授

目顧問

陳芷筠女士

香港中文大學講師

目經理(實踐與研究)

吳國雄博士

活動花絮